时事和热点新闻事件都可以作为文中的素材,尤其是最近几天两会传来的热点问题很有意思。
2019年十大热点新闻话题
一、假疫苗事件
【事件背景】2006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过程中存在欺诈记录。这是在2017年11月长寿生物被发现DTP疫苗效价不符合要求后不到一年,进而暴露出疫苗质量问题。
二、昆山龙哥被黑
【事件介绍】8月27日21时,刘海龙在昆山市振川西路与顺凡路交叉口驾驶一辆宝马轿车,与同方向骑自行车的余海明发生争执。刘海龙从车里拿出一把弯刀,在海明接连打了起来。后来海明抓起砍刀捅了几刀。刘海龙严重受伤,获救后死亡。余海明最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三是高铁霸主引发热议,被列入铁路信用信息黑名单。
【事件介绍】2008年8月21日,在济南至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性乘客拒绝入座,而是抢占了一名女性乘客的座位。列车员和警察未能说服。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引起网友谴责。9月3日,国家公共征信中心公布8月份新的失信联合惩戒目标,新增247名严重不可信人员,因严重失信被限制乘坐火车。高铁冠军孙赫出现在黑名单上,被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座位。
第四,金马奖关于台独的演讲
【事件介绍】2006年11月18日,金马奖颁奖典礼掀起轩然大波。台湾年轻女导演傅宇的纪录片《我们的青春,在台湾》获得最佳纪录片奖。傅宇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说,他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能被视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这是我作为一个台湾人最大的愿望。她的话引起了在场大陆演员的不满。
5.《我不是药神》票房突破30亿
【事件回顾】: 《我不是药神》,一部关于白血病和印度医学的作品,不仅拥有xzhng、王传君、周一围等演员阵容强大,而且由于影片本身的选择,成为全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8小时内获得1.6亿票房,豆瓣评分9.0,淘宝电影评分9.5,猫眼评分9.7,在微博获得100%大V推荐。在正式上映的当天,就成了上座率、次数、单日票房三大榜单之首。那么为什么《我不是药神》这么受欢迎呢?
第六,公司和乘客之间的矛盾导致重庆公交车撞车
【事件介绍】2010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汽车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河中,13名遇难者遗体被打捞上来,身份得到确认。这件事在新闻媒体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据人民网发布的官方消息,公安机关已拍摄监控视频2300多个小时,录下行车记录仪220多个片段,并对事发前后160多列过往车辆进行调查。监控中看到,司机与女乘客发生争执后,司机方向盘偏转,冲进河里。视频发布后,公众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司机是故意的,有的说女近期网上热门事件乘客是故意的,有的说司机和女乘客在车上吵架只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让一车人把他们埋了。
7.崔永元揭露娱乐圈阴阳合同案偷税漏税事件
【事件介绍】:崔永元炮轰娱乐圈天价薪酬和阴阳合同事件引起巨大反响,此事件不再仅仅是崔永元与娱乐圈的个人恩怨,也引起了国家税务总局的关注。6月3日下午,国家税务总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称已指示江苏等地税务机关核实调查
【事件回顾】333,600年5月4日是北大建校120周年。北大校长林建华在会上宣读天鹅,并迅速在网上发酵,形成舆论热点。虽然校长公开发表了道歉信,但舆论并没有下降,谴责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在工作生活中发错字并不少见,对沟通和信息传播也没有什么危害,但最多体现了很高的写作素养,所以多是一笑置之。但是北大校长在网上公开事件的情况很少,因为他的演讲中有发音错误。显然,舆论莫名的惊讶恐怕是针对北大的名校和校长。
9.如何看待消费降级
【事件介绍】:消费降级相对于消费升级。消费退化的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效率、降低体验、降低个性、降低品味、降低态度,最大限度地做到质优价廉。比如你会扫地,就不要买扫地机器人;如果你可以在家锻炼,不要去健身房;如果能吃重庆面,就不要吃意大利面;如果你能买到便宜的,不要买贵的。
X.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主播
【事件介绍】2011年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搜狗公司智能语音事业部总经理王彦峰、著名主持人邱浩共同带来了跨境产品发布会。搜狗和新华社联合开发,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正式亮相。
2019年两会热点综述
2019国内热点事件 2019下半年十大热点事件
短视频平台在传播、扩散、放大舆论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指短视频平台上舆论事件的爆炸性传播。
这与信息传播权向下转移有关。网络的去中心化意味着更多的网民是潜在的信息扩散渠道,而短视频平台的庞大用户量恰恰可以为网络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提供基础。一旦突发的、有影响力的事件发生,网民获取信息的欲望变得尤为迫切,导致短视频平台上的信息激增。
另一种情况是跨平台交流。舆情热点的传播路径更多的是跨平台、多平台,包括传统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编辑加工,以及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的联动传播。
于是,一个热点事件同时成为多个平台的热门话题,舆论也变得更加复杂,充满变数。
第三种情况,舆情通过短视频平台发酵,在其他平台传播后升级。
比如黑龙江初中生“钟美美”在颤音上模仿老师并在网上走红后,她疑似被采访、视频下架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知乎、豆瓣等社交媒体上传播,不仅刺激了模仿视频的进一步传播,还在微博上推送了“钟美美”系列话题,引发舆论讨论如何用短视频对待孩子。
法律网络舆情分析师建议
近期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表明,短视频成为了舆论发酵和传播的“标准”,整体舆论的速度、强度和复杂程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对于舆论处置部门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短视频的介入给新媒体生态下的网络舆情规律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为了及时发现和对冲敏感信息,相关部门必须站尽可能多的短视频平台,这在实践中很难做到。机会在于,对于这么大的群体,政法机关或者政府部门会事半功倍。比如今年6月,湖南浏阳某街道干部宣传禁毒工作。浏阳日报颤音号编辑出版后,短短30秒的禁毒视频播放量达到1.4亿次,成为禁毒宣传的“现象级”产品。面对短视频引发的负面网络舆情,法网舆情中心(ID:)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为相关部门应对提供参考。
一个
提高舆论敏感度,快速反应,妥善应对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爆发加速,涉及部门的反应速度必须跟上步伐,甚至与谣言抗衡。政府只有快速提供有效信息,才能尽可能压缩负面情绪发酵传播的空间。因此,在短视频舆情大规模发酵之前,相关部门应迅速妥善应对,防止信息向其他平台传播,导致舆情升级恶化。另外,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
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重视短视频平台,增强感知和发现网络敏感信息的能力,争取后续工作的主动权。
2
联系公安网络信息部门,及时阻断有害视频传播
记录事件现场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既能引起围观群众的同理心,又能凝聚谴责违法犯罪的共识。同时,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也会给受害方带来二次伤害,甚至影响办案机关的工作。在广东老人被狗绳绊倒后死亡事件中,大部分短视频传播者并没有对老人被绊倒的图像进行拼接,甚至有视频制作者多次回放图像。在各种突发恶性刑事案件中,现场视频或监控的广泛传播
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官方部门有责任引导短视频平台和用户在敏感案件中保持适当的参与。
特别是正在侦查的刑事案件,要及时联系公安网络信息部门,对有害信息进行检查和删除,确保司法工作不受干扰。
三
压缩平台责任,加强对主流用户群体的宣传和引导
现在的舆情环境越来越复杂,热点舆情总是伴随着舆论的两极分化,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包裹着更多群体的态度,影响着更多用户的表达。短视频和其他社交媒体一样,基于算法和推荐造成信息茧效应,会引发舆论的两极分化和撕裂。如前所述,短视频正在席卷农村地区,深深影响着青年群体。但这两个群体法律素养和新闻素养较低,在识别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和非法信息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很容易被偏离主流价值观的极端情绪误导,从而导致极端行为,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尤其是这两个群体的重叠部分,即农村的未成年人,由于父母疏于管教,过早接触甚至沉迷于短视频。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控制短视频平台上的虚假和非法信息,
首先,有必要压缩平台责任
明确新闻事实与虚构创作的界限,
比如大部分舆论建议平台修改视频制作发布规则,在讨论虚假短视频时添加视频标签提醒;
其次,政府需要对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进行深入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引导
,培养公众的法律素养和理性心态,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来源:法律网舆情中心(ID:)
请注明转载或引用的独家原创作品的来源
分析师:彭车海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近期网上热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