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

admin 2823 9
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与舆情

(一)舆论特征

1.公安执法问题在涉警舆情中形成“舆情发泄”,相关舆情引发连锁反应

自5月耒阳事件以来,警察执法事件在短时间内爆发,呈现出持续的高峰和波动的舆论。在“公安执法规范化”这个大问题下,也有很多“小问题”,比如“身份证查验”、“人民群众枪毙警察执法的权利”、“警察用枪”等等。

在不同的事件中,各种话题嵌套重叠,形成相对复杂的涉警舆情生态。一系列相关事件有累积效应,并且涉及到这种单一的“舆论”案例,很容易获得比平时成倍增长的传播力。

图一:近期涉警涉法“执法规范化”舆情相关分析

2.法律界的共识和分歧并存于涉及法律的舆论中,来自媒体的警察声音引起了持续的争议

在最近涉及警察和法律的舆论中,警察和网民、法官和律师从媒体上交谈和争论是很常见的。在“广西律师撕裤子”事件中,律师迅速“抱团”维权,而更有影响力的法官检察官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申斥律师不配合执法;“深圳警方强行传唤女生逛街”事件发生后,部分媒体民警的言论在中央媒体和门户网站引发争议。新华社援引专家意见,在文章《求解执法争议之“结”》中列举了“扶亲不扶理”的现象,并表示“护犊”现象无助于解惑。

两个基层执法群体“打非”的委屈心理,通过媒体发言,形成了一定水平的专业舆论。这种做法有利于平衡舆论生态,让群众听到一线执法人员的声音。然而,一些言论却引起了广泛的“非理性”和“情绪化”指责,被指责背离了执法人员应有的冷静、克制和理性中立的形象。

如何以“改善警民关系、警媒关系”这个问题为导向,让舆论感受到基层警务人员的真实工作写照,同时“甄珍”明白,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配合执法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而不是对抗紧张——这在喧嚣和争论退去后更有讨论价值。

3.媒体、专家、律师习惯于超越个案进行立法和制度反思,案例舆情讨论的深度特征更加显著

通过耒阳案和深圳宝安事件反思执法规范化,通过律师撕裤子反思户籍制度改革的实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施效果,通过最高法院在聂树斌案后十余年的上诉之路反思冤假错案的预防和纠错机制——在最近的政法舆论热点中,这已成为各方既定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发展规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快立法修改和顶层设计的步伐也成为讨论的焦点。比如在警察查验公民身份证的程序中,围绕公安部三大法律(2008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2012年《人民警察法》,2011年《居民身份证法》)一直存在争议。

图2:近期典型涉警涉法舆情案例反映的执法争议和改进共识

图三:深圳宝安事件经历了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呈现出深入讨论舆论的特点:“探索执法程序——期待顶层设计——呼吁警民互不对立”

(二)传播规律

1.执法视频和现场图片成为执法监督的“新常态”。短视频和在线视频直播促进了群体维权诉求的裂变式传播

统计显示,短视频和紧急场景的图片以及监控和la的截图

此外,在仙桃垃圾焚烧站建设引发的环保维权事件等案件中,维权活动直播的短视频通过第二次拍摄迅速在微信群和微博平台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有维权者利用在线视频进行直播的场景。相比之前单一的传播渠道微博,短视频和在线直播视频加强了在舆论传播中的参与度和存在感,刺激了更多的党派争夺新闻“UGC”。

图4:《深圳宝安警方强行传唤购物少女》《上海浦东机场爆炸案》《湖南法官开房事件》《广西吴律师撕裤事件》视频截图及实景

2.10年来,袭警的流行程度高于执法的规范性。警察并不总是在“黑五类”,各方都要正确看待舆论的“放大镜”效应

自耒阳案和何仪酒店女孩遇袭事件以来,公众对警察执法的看法已被集中曝光。兰州大学生5月份被“打屁股”后,6月份又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案件,如“广东男人误闯执法现场,无身份证被打断七根肋骨”。公安执法的规范化舆论给人一种舆论“无止境”的感觉。但如果从平衡、长远的角度来观察舆论,不难看出,在媒体社会化和议程设置的影响下,舆论的放大镜效应是明显的。事实上,近年来,媒体和网民并不总是关注非正规执法的问题,警察殴打和暴力抗法一直备受关注。对比一年前才发现的一系列典型案例,比如上海交警因暴力抗法牺牲。2015年6月,“严惩违法暴力行为”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比近10年“袭警”和“规范执法”的百度搜索指数,可以看出“袭警”的平均搜索指数明显高于“规范执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表明,一些“警察”其实可以冷静,理性看待社会热点话题的正常波动和变化,“非正常执法”并不总是政法舆论领域的“主旋律”。如果吵闹的舆论保持着“回头看”的习惯,也可以在涉警舆论的讨论中更加平和平衡,从而履行更多的沟通责任。当然,颜

惩暴力抗法行为的同时,勿忘执法权威和警察队伍形象建设的根源在于每一次执法的公开、公正,这一舆论共识也已愈发明晰。

图5:应理性看待政法舆情热点的波动转变--2016年5月起,雷洋案引发舆论持续聚焦“公安执法规范化”;一年前的2015年6月,“暴力袭警”话题曾被热议

图6:百度指数中,近10年来“袭警”的搜索指数(绿色线条)整体明显高于“执法规范化”(蓝色线条),一定程度上可表明警察群体在舆论场中并非当前感观中的那么“水深火热”

3.媒介社会化催生聂树斌案舆情长尾效应,同类个案舆情引爆力“昔非今比”

数据显示,聂案提审成为该案异地复查后的又一关键舆情传播节点。回溯聂案自王书金案2005年曝疑似“一案两凶”后的关注轨迹,与媒介社会化的发展之路不谋而合。2009年微博的出现让更多普通网友听到了律师、法学家对关注聂案的呼声,而聂案启动异地复查已是微信广泛使用之时,在2015年4月召开的复查听证会等重要节点,微信群和朋友圈成为法律共同体研讨案情、理性评价司法公开进步、期待“疑罪从无”尽快落地的关键地带。此次最高法提审聂案再度引发社交媒体上的“全民围观”,可见媒介社会化对典型个案形成舆情长尾的拉伸作用。

  图7:聂树斌案异地复查后的关键舆情传播节点

而在同类个案中,媒介社会化对舆情的引爆力也明显大有不同。以公民涉嫖被抓过程中意外死亡的个案为例,早在14年前,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程树良归乡途中涉嫖死亡一事即被媒体报道。但较之今日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接力议程设置、将“涉嫖执法也应遵循程序正义”推置舆论场中央,彼时仅凭传统媒体“一条腿走路”式的单向传播,虽当事人也是“高知”且案情相类似,但却远未如雷洋案一般引爆舆论场。

图8:14年前,武汉理工大学一教授归乡途中涉嫖死亡事件即被媒体报道,但影响力远不及由社交网络曝光并引发“全民围观”的雷洋案

较之魏则西事件与和颐酒店女孩遇袭事件,雷洋案经历了目前仍未了的舆情“拉锯战”。“不关注,你就是下一个xx”背后凝聚了从中产阶级到底层群众对基本人身安全的焦虑,让其注定不会成为“断头新闻”。 

4.环保维权类群体性事件再现邻避效应,但“老不信”外多了一份“冷反思”

从多地的PX事件到仙桃事件,“邻避效应”早已为网友所耳熟能详。仙桃事件中,“别处建不了,我们也不要”的“避险”心态,借由微信群和QQ群等自发性组织活动,在更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扩散式传播。政府的事前决策沟通仍是舆论眼中的“槽点”,《新京报》刊评将此与英国“脱欧”前,首相卡梅伦未向公众及时告知利弊相比较。而在一些意见领袖看来,即便普及宣传到位,“老不信”也仍难“破局”。有网友直言“不是信不过PX,是信不过监管”。

不过,仙桃事件中的网络自净机制虽难以与群体极化情绪相抗衡,但一些本地民众、意见领袖自发性加入介绍“他山之石”等科普知识、助力辟谣中,“老不信”在邻避事件中的地位受到更多传播主体的多元对冲。

图9:网友“仙桃老猫”发表的《分析抵制垃圾焚烧厂背后的猫腻》所援引的新闻图片

2018年十大舆情事件 2018年网络热点舆情

蚂蚁广场的“鹰眼舆情观察室”依托“鹰眼速读网”和“鹰击早侦”系统,基于学术视野和科学方法,做出客观深入的第三方调研分析报告。一方面监控“、“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以及微信、论坛、博客、贴吧、问答等平台;另一方面,通过电话抽样调查、内容定性定量分析、焦点小组、专家意见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

本月共评选出“阴阳合同”、2018年全国高考焦点、广东暴雨灾害等10大热点事件。从舆情话题、舆情热词、传播来源、时间跨度、关注人群等不同维度对报道进行了总结。

一、事件概述

二、抒情主题

在6月的热点舆情事件中,教育、政治、经济是最受关注的话题,这两类舆情的热度最高,主要涉及2018年全国高考焦点、安徽六安教师维权事件、2018年青岛成功举办上海峰会等。

三、抒情热词

上图是6月10个热点舆情事件的关键词频率、热度权重、关联强度等因素的综合。由于曝光崔永元明星“阴阳合同”、2018年全国高考焦点、广东暴雨灾害的网友关注度更高,与事件相关的词汇出现更频繁。

第四,沟通的来源

在评选出的10个热点舆情事件中,有7个是网友优先关注或爆料的热点舆情事件,分别是崔永元曝光明星“阴阳合同”、安徽六安教师维权事件、2018年全国高考聚焦、广东暴雨灾害、甘肃庆阳女孩跳楼、信阳女教师护生牺牲、河南某教师将成绩发给家长引起不满。从事件性质来看,大多是教育事件。其中河南某老师把成绩发给家长导致不满,最早是微信群透露的,其他六件事最早是微博透露的。网民离舆论事件的第一线很近,一旦发生,现场的人会有第一手资料。但“崔永元揭秘明星阴阳合同”事件有其特殊性。崔永元不仅是爆料的人,也是事件的当事人。他不断在微博爆料,推动舆论不断发展。

有两个最先由政府公布的热门舆论事件,即中美互征关税,以及北京发布的一项管理外国汽车的新政策。这两个事件都属于重大政治决策事件,都与政府发布相关信息有关,政府是事件传播的源头。

“2018上海峰会在青岛成功召开”首次被媒体报道。在这种政治经济事件中,媒体通常有权发布第一手信息,成为事件的源头。

v、

时间跨度

从舆论源头到舆论终结的时间跨度,代表着一个话题传播和影响的循环。受事件性质、事件涉及单位等因素影响,舆论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现将10个事件的舆论持续时间整理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事件的舆情热度持续10天以上。但“中美再次互征关税”、“2018上海峰会成功在青岛举行”、“甘肃庆阳跳楼女孩”等舆论持续不到10天。

崔永元曝光明星《阴阳合同》的舆论持续了19天,之所以持续很久,是因为消息直接爆料给娱乐圈很多明星,而且话题本身就是爆炸性的。此外,崔永元继续制造新消息,不断引起舆论关注。在2018年高考的焦点中,高考

事件涉及的话题比较集中,舆论很快就会平息。比如中美互征关税的主要节点是美国和中国先后宣布决定,重点比较简单,所以民情迅速消退;2018上海峰会在青岛成功举办,议题高度集中,峰会仅持续两天。在短时间内舆论爆发后,随着峰会的结束,舆论的热度迅速下降。

第六,注意人群

6.1博客文章类型

在本月评选的10大热点事件中,转帖和评论的比例高于原帖。一些网友通过转发媒体官员和意见领袖的代表性言论,帮助话题大规模传播,增强了话题的影响力,促进了舆论的迅速升温。

在“北京出台外地汽车管理新政策”事件中,由于新政策与当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新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等话题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对此事件的评论占比相对较高。在“河南某老师把成绩发给家长导致不满”事件中,家校沟通、脆弱的师生关系、教师职业困境等教育问题引起网友的深思,很多网友对此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评论,因此对此事件的评论比例也很高。

在“中美再次互征关税”、“2018上海峰会在青岛成功举行”等政治经济事件中,官方微博、媒体微博及时发布新闻,通过直播、小视频、现场照片等多种形式实时更新新闻动态,使得此类热点事件的原创性占比相对较高。

6.2地理分析

(图表中的彩色标记表示事件与前三个关注领域相关)

从表中可以看出,6月10大热点事件中,网民关注度最高的前三个区域与事件发生的地点密切相关,如广东暴雨灾害、2018年青岛成功举办上海峰会、河南某老师不满等。

北京网民关注10大热点事件排名前三,如河南信阳女教师死亡事件、安徽六安维权事件等教育事件。因为北京是国家教育文化中心,网民更关注教育事件。北京网友更关注甘肃庆阳跳楼的女生。跳楼的女生死前都被老师猥亵过。近年来,北京校园性骚扰事件频发,当地网民对类似事件非常敏感。

故北京网民关注度较高。

七、本月重点舆情事件(点击查看报告全文)

崔永元曝光明星“阴阳合同”

2018年高考全国聚焦

广东特大暴雨灾

2018上合峰会在青岛成功举办

甘肃庆阳女生跳楼事件

中美再次互征关税

安徽六安教师维权事件

北京市发布外埠车管理新政

河南信阳女老师为护学生殉职

河南一老师将成绩发家长群引不满

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与舆情

相关阅读

  • 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舆情事件是什么意思
  • 江宁城管 打人 周口市人民政府
  • 摆摊城管抓到怎么处理 晚上摆摊有城管吗 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
  • 6月上市公司舆情事件分析汇总
  • 2018年十大舆情事件 2018年网络热点舆情
  • 社会舆情报告范文 2017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 年末划重点 2019年终答卷等你来完成
  • 阿拉丁发布2019年1月小程序top100榜单 网络购物类小程序融资金额占
  • 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
  •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742.html

    标签: #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