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9时,在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交通路,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与店员发生冲突,殴打商家,随后进入店内将其打烂。周口市城管打人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诸多热议。
6月15日,川汇区城管局机动中队队长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管队员“不能打人,聋哑人根本不打人。现场没看到,但肯定有推搡。行动。”
6月15日下午,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城建局表示,6月11日,在莲花路办公室、莲花交通巡逻大队、区城管局联合开展交通道路专项整治时,城管中队队长宋、马、等4位同志发言过度、急躁冒进、执法不文明,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人员的形象。经党组研究,免去宋中队队长职务,其他三名城管队员停止工作。对于给商家造成的损失,宋将据此亲自赔偿。
舆论关注趋势
周口城市管理打人商店事件媒体
平台注意
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可以看出,周口城管打人砸店事件在很多平台都有报道,其中微博平台上的信息比较丰富,其次是网络报道。
周口城管打人砸店舆论关注趋势图(单位:篇)
从传播路径来看,河南周口城管打人砸店事件最早是在优酷上曝光的。6月12日,视频点击数十万次。与此同时,事件从视频网站扩展到自媒体平台,事件的知名度开始上升。当日,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栏目对事件进行追踪,“记者上门核实城管否认打人”成为第二天网络媒体传播的焦点。
6月13日,新浪河南频道推出文章《周口十几个城管围殴店员打砸店铺场面堪比古惑仔》,配上城管砸店视频,标题相对醒目,引起大量网友参与贴吧评论。
6月15日,中网河南频道、京华网等媒体介入事件转发,报道重点多在《周口十几名城管砸店铺围殴店员店内满地鲜血》 《满地鲜血!十几名城管砸店围殴店员》等。“打闹”“热血”等字眼强烈刺激了网民情绪,使事件热度迅速上升。
6月16日,媒体报道量持续上升,政协等主流政府网站的介入,使得事件传播范围更广。《法制晚报》梳理事件脉络,积极传播官方处理结果。城管中队队长——被免职,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围攻”“热血”等负面情绪。
网民观点倾向分析
周口城管打人砸店网民意见倾向分析(样本:165)
对涉及的城管处罚过轻(28%)
网友“啊啊”:我没拘留,但是被辞退就亏了。这是寻衅滋事,故意伤害他人,破坏他人财产!
城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24%)
网友“0304”:城管大多是年轻人,都是刚毕业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但我害怕欺凌弱小。
周口市城管局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
网友“冯”:就在一两个月前,周口城管举报暴力执法事件,在全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供应商也有责任(13%)
网友“叶泽洋”:这些商贩嚣张跋扈,长期占据人行道和慢车道。城管去执法,就骂人,用凶器威胁。城管面对这种商贩如何文明执法?
媒体报道不完整(9%)
网友“X谢红星”:媒体整天瞎报道。你知道事件的全部经过吗?可以体验都市m
据东北新闻网报道,城管作为文明城市的守护者,责任明显。他们起得早,日晒雨淋,全身心投入到城市管理中。然而,这样一群值得我们鼓掌称赞的人,却经常引起网友的“吐槽”,诸如“披着法衣的流氓”、“政府养的打手”、“给我3000城管,马上收复台湾”之类的调侃标题层出不穷。这个网站呼吁城管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来打人的,永远有权利不任性,言行不逾矩,因为你往前走一小步,就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步。
中国甘肃网认为,城管是公职人员,一定不能靠拳头。即使情况比较复杂,也要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避免双方情绪和行为的恶化是公职人员的基本服务质量。非法拦拖车不要急于“动粗”,以免给商贩和店面一种“土匪进村”的感觉。同时,出了问题谴责城管也只是表面文章。国民交通规则意识和公共道德素质的建设是一项根本性的、巨大的事业。相信随着整体经济形势切入转变阶段,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型,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无论是群众还是城管,都将强化自我需求的基础,褪去暴力的“外衣”。
舆论评论
周口城管,原本是客观中立部门的代名词,经媒体反复曝光,被贴上了“恶霸”的标签。在人民日报舆情监测平台的帮助下,我们收集了过去一年与“周口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
信息,不禁让人有些惊讶。2014年10月,周口市李埠口乡党委书记徐文华带领城管打人;2015年4月,周口城管被曝围殴七旬老夫妻;2015年5月,河南周口城管拆违建打伤多人。诸类事件,频频见诸报纸网络,周口城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已有一段时间。此次周口城管打人连带砸店事件,有清晰视频佐证,舆论压力非同一般。加之官方舆情应对素养相对欠缺,让事件在曝光后热度持续在高位徘徊。
谨言慎行,避免次生灾害是处置危机时应秉持的理念。突发危机发生后,涉事部门负责人往往会成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说错话”“说不合时宜话”的概率也大了许多。以此次事件为例,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城管局机动中队长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俺的人是完全没有动手打人的”,视频证据确凿,还能如此表态,以至于许多网友纷纷跟帖留言表态“也是醉了”。正是这位负责人如此信誓旦旦的否认,成为媒体炒作的话题,这位中队长特定语境下的这番言语,被放到互联网语境下审视,自然会遭遇“口诛笔伐”,让事态加剧恶化。
回过头来看,4月发生的周口城管殴打七旬夫妇事件,在此事件中,周口当地的负责人声称,是“老人先动手,城管队员只是还击”。城管暴力还击七旬老人这个回应同样让暴力执法事件的舆情再度升温。
对比这两起发生在周口的城管执法事件,执法本身的不合法性是危机爆发的最大根源,而主管部门负责人欠缺基本的舆情素养更是让舆情加剧,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