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6月15日中午12点左右,网友“Chabazi”发微博称:武汉城管多拿钱占道摆摊。这条微博贴了10多张现场图片,引起网友观看。
6月16日,洪山区城管局和武汉市城管委表示,微博反映的城管队员确实是洪山区城管局的正式城管执法队员。同时,市城管委负责人回应称,公务员摆摊经商违反《公务员法》第四十二条、第五十三条关于公务员不得经商的相关规定。“只要公务员同时做生意,就是违反《公务员法》。”
16日,武汉市城管委在其官方微博@武汉城管上发布消息称,网友透露的图片中执法人员为桂某,33岁,洪山市城管局执法大队直属第七中队官方执法人员。2003年5月考入红山城管局,2007年通过司法考试,平时表现不错。破图中还有一个女的,也是红山城管局的工作人员杨。
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局6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两名城管人员利用下班时间作为小贩在自己辖区内摆摊,旨在通过“换位思考”这种“体验式执法”来深入了解小贩的实际情况,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两名城管队员在摆摊实习期间写的“经验日记”。
6月18日,武汉市城管委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体验日记》有故事情节和真实感受,不可能造假。同时,武汉市城管委新闻宣传负责人声称,对收集城管措施给予奖励1万元。
二、媒体关注度分析
武汉城管街头摆摊事件新闻关注趋势(单位:文章)
6月16日,湖北当地媒体《楚天都市报》——以《图文:白天上街当城管晚上占道摆地摊》的标题报道了这一事件。报告中,武汉市城管委承认该城管确实是正式执法人员,并未以“临时工”为由应对危机,并表示将彻查此事,事态发展相对温和。《楚天都市报》的这篇报道被凤凰转载。com、网易等网络媒体,而大部分媒体对此事的转发都是基于中立的头条。湖南红网的一条评论《城管摆地摊是可怜还是可恨》也在网上流传,反映出评论者对城管摆摊事件的矛盾心理。至此,舆论尚未大规模发酵,舆论走向尚不明朗。
6月17日,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局回应称是“体验式执法”,被网友戏称为“卧底”,“体验式执法”和“卧底”也成为当天媒体报道的焦点。与此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评论文章,对武汉城管的“体验式执法”给予了不同的褒贬,使得武汉城管受到公众的关注,媒体的关注度也迅速上升。但这种公众关注并没有给武汉市城管局带来很大压力,反而可能是提升武汉市城管在全国的整体形象的契机。
三、微博关注度分析
自6.15事件曝光以来,截至6月19日20: 00,微博平台上武汉城管街头摆摊事件相关搜索近140万次。6月16日和17日,微博平台关注度高,之后关注度下降。
武汉城管街头摆摊事件微博关注趋势(单位:文章)
网友“Chabazi”在网上初步曝光了城管摊子,并辅以相关图片,积极邀请@武汉城管关注此事。@武汉城管短时间回应,部分基层网友不断转发,使得事件在微博上蔓延。
6月16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条微博,主题是“武汉市第一城管白天巡逻执法,化干戈为玉帛
同时,根据微博平台上活跃网友发布的内容,@杜子建在其微博上公开表达了对城管街头商贩行为的理解和支持。类似于@杜子建的观点,@武大沈阳也在微博上写道“城管被怀疑是地摊贩不是坏事”。可见,微博平台上活跃的网友对城管街边摊持相对宽容的态度。
6月17日,武汉城管回应的“卧底”在微博用户中引发热议,其中@纪(粉丝41万)在其微博中讽刺地写道,“今后,警察嫖娼/贩毒、纪委官员贪污都可以称为‘卧底’?临时工时代已经过去,卧底时代即将到来。”这种@ Ji的观点更具代表性,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官方回应的不信任,需要进一步官方回应。
从微博平台的传播主体来看,这一事件仅限于少数活跃网民,“大V”参与较少,为政府引导微博平台舆论创造了条件。
第四,网民意见分析
武汉城管街头摊点事件用户意见倾向性分析(样本数:154)
城管不应该违法20%
网友“千里之外下雪”是真的:“八小时之外,是他自己的”,但是你不能在八小时之外做你正在取缔的违法的事情,那就是知法犯法。
26%的武汉城管摊点被宽容对待
网友“高翰明”:红山城管晚上在路边卖茶杯。网上一片哗然,说执法者犯法。偷说这件事没必要上纲上线,谁来给有钱人摆摊?谁有钱会摆地摊?我们应该宽容这种靠手吃饭的勤劳的人。
城管“卧底”说有些不靠谱的占21%
网友“风格——无聊梦”:如果不是卧底,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在业余时间双手赚钱。网友好评如潮。但是官方越来越黑,编“卧底”多少有点标准。官员真的是惯于忽悠村民。
支持城管继续设点10%
网友“紫梦天使”:我觉得城管晚上摆地摊不成问题。我们有良心的公务员过着一个月三千多块钱的艰苦生活,又老又小,不容易。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武汉城市管理交易所
位思考是个好事15%网民“淡定”:如果是换位思考,更能提高管理水平,实行人性化管理。支持!
网民“世界杯”:我觉得是好事,换位思考起码说明工作方法有改进!
其它8%
网民“天山雪豹”:卧不卧底不重要,重要的是改变工作作风,真正替老百姓着想!彻底改变城管在老百姓心中简单、粗鲁、粗暴、素质低……的形象!公务执法能做到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主动配合你们的工作,你们能做到吗?
五、媒体评论摘要
卧底访“民意”不失为良策
新华社评论指出,城管摆摊并非坏事,可以增进城管与商贩之间相互了解,还能对商贩的习惯进行摸底,更有利于劝导。这种软性执法方式,比白天在小商贩面前耀武扬威的硬手段要强百倍。下班后脱下制服,收好手中的权力“利剑”,在合规的经营场所,心平气和与商贩面对面,这何尝不是城管工作的重要部分。事实证明,拳头暴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中装着群众,设身处地感受他们生活的艰难,才能在执法时改进自己的言行和方式,才能在面对执法对象不理解时心平气和做好解释工作,才能行使好城管手中的职权。
期待城管“卧底”成为改革契机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称,要破解城管在现行行政架构中的尴尬,就应该调整现有的制度设计。让城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是拆分工商、卫生、园林等部门的权力,而是综合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各方利益,实现社会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引车卖浆、艰难营生的小摊贩之境遇,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武汉城管部门耗费许多精力去摸查此事,固然彰显了态度上的积极性,但客观上讲不会有太大价值。可是,如果这种外围的“另类创新”在引发公众争议的同时,能提醒管理者正视城市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下定决心破解城市管理困局,那么“城管卧底”一事就会成为一个改革的契机。
城市管理理念亟待转变
红网评论指出,城市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职能部门的配合。但现实中城市管理往往被简化为“城管之事”。一些部门将各种棘手的、容易得罪人的、甚至引发冲突的“职能”剥离出去交给城管,与此同时,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关怀的城市管理理念与执法方式,又进一步激化了民众对于城管队伍的怨气。正是因为身处恶劣的职场环境,使得城管队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形象意识普遍不足。如果我们的城市管理理念能有所转变,从管理转向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那么不仅小贩与城管的矛盾不会那么突出,城管自身的生存权利也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体谅。
六、舆情点评
武汉城管从2009年到2013年不断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武汉城管从2009年的“眼神执法”,到成立“女子城管队”,到2012年的“卖萌执法”、“举牌执法”,再到今年的“下跪执法”和而今的“体验式执法”,武汉城管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城管和商贩之间的矛盾也并不像媒体中所呈现的那样激烈对抗。武汉城管摆地摊的“体验式执法”行为引发了媒体的热议,但从媒体的反馈来看,各种声音纷杂,支持的和反对的声音各有之,媒体并未一味地引导舆论走向偏激,这就让民众有一个自由选择和判断的空间。
从城管摆地摊事件来看武汉城管的回应,有几点做的相对不错,值得借鉴:
及时发现舆情柔性回应缓冲舆论压力
城管摆地摊事件由微博网友在15日爆料,武汉城管在微博平台上快速发现舆情,并于当天做出回应。在并未得出调查结果之前,武汉城管的每次回应都呈现出一种低姿态,连续表态,“谢谢大家的关注”,“谢谢大家对城管工作的支持”,“感谢网友对事件的客观评价”,等等,以一种相对柔和的语调和亲民的语气来回应网友的质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民众对城管的敌对情绪,有利于为化解危机赢得主动。
城管舆情不打“临时工”标签
从大量的危机事件的发展脉络来看,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时,一旦祭出“临时工”来当替罪羊往往会让舆情动态迅速升温,给官方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在此事件中,武汉城管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在有了初步的调查结果后,称此人为正式执法队员,并将认真调查此事。与以往动辄拿“临时工”当替罪羊的危机应对相比,武汉城管公布此人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并未引起舆论的过多关注,武汉城管也并未因此而受诟病。
善用官方微博与民沟通做好舆论引导
城管摆地摊事件在微博平台上源发并进一步发酵,而“大V”对此事并未过多介入,这就为当地政务微博在微博平台上进行舆论引导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武汉城管的表现来看,确实很好的利用政务微博的平台有效的与网民交流,化解了民众在此事件上的戾气。自6月15日以来,@武汉城管发布与此事件相关微博信息27条,对网友的善意评论也在微博上进行转发,彰显出武汉城管的包容情怀,为事件的成功处理赢得加分。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朱明刚)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六月热门事件舆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