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 《舆情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当前新媒体形势下中国社会舆情变化的特点和热点,探讨了2012年中国舆情的新动向和减少舆情冲动的新思路,正式发布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
蓝皮书显示,近年来,由于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新媒体为第一曝光媒体的舆情事件逐渐增多,全年舆情事件占比从2007年的一半以上上升到2011年的65.2%,增幅近15个百分点。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事件首次曝光的主要渠道。根据2011年471份有效样本分布情况,新媒体首次曝光事件307起,传统媒体仅曝光145起,不到前者的一半,仅占总数的30.8%。
蓝皮书指出,在具体媒体类型上,通过对首次曝光媒体具体类型和年份变化的交叉统计分析,年份与具体媒体类型明显相关。2011年,报纸、网络新闻和微博是社会舆情事件的三大主要曝光渠道,报纸114条、网络新闻115条、微博94条,分别占全年影响较大的社会舆情事件的24.7%、24.9%和20.3%。
此外,论坛社区曝光事件66起,占14.3%。虽然通过论坛社区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比例较2010年下降了4.4%,但作为舆情曝光的重要渠道,仍然值得关注。一些有影响力的事件,如中石化高价酒,湖北朱熹男子因举报官员被关押在精神病院14年,被论坛社区曝光。电视、广播、杂志、通讯社、博客、即时通讯、官网等其他媒体曝光的舆情事件占全年舆情事件的比例不到10%。
蓝皮书显示,在上述媒体类型中,微博的表现较往年最为突出,首次曝光案例比例由往年的0%上升至2010年的9.3%,2011年飙升至20.3%。2011年,723甬温铁路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钱云辉事件、红十字会万元餐费都被微博曝光。
蓝皮书称,在微博运营商和用户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微博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更加正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其媒体属性逐渐变得丰满。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微博作为事件曝光、情绪宣泄、知识分享的主要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曝光率远远落后于新媒体,且差距越来越大,但报纸作为舆情事件的重要首曝媒体类型,不容小觑。2011年,近四分之一的舆情事件被报纸披露,造成了较大影响,如故宫盗窃案、河南洛阳性奴案等。因为报纸在权威性、内容深度、议程设置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在暴露事件之前,他们通常准备得更充分,并有更详细的材料支持。大部分都是很多网络媒体接触不到的。因此,作为第一曝光媒体,报纸仍然在当今信息多元化的媒体生态系统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微博在打造热门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