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全国各地游客纷纷编织:丽江古城景区接待游客近98.7万人,超过去年同期;平遥古城是山西省旅游接待量最高的;丝绸之路古城敦煌接待游客40多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以上.
“古城游”持续升温,古城命运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保护、利用和发展古城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些古城规划不落实,保护不细致,地标乱建,拆建,过度开发,甚至存在安全问题
土元网络
站在一艘长57.3米的古代战舰的基座上,手持一把70米长的青龙偃月刀,即使从几公里的距离,也可以预计它的雄伟身影是——,一尊位于湖北省荆州古城东南侧关公驿花园的关公巨像,最近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近日发文,提及湖北省荆州市古城历史城区内修建的关公巨型雕像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批复规定,破坏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关羽关公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蜀汉。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关羽和荆州的关系很深,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传说。《三国志》刘《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出自第一高手,刘表。此卒,乃曹荆州第一高手,从范将渡河南下,不派羽林军带十万船只去江陵。”从此关羽和荆州有了交集。据史书记载,关羽镇守荆州五年有余。关公文化无疑是荆州古城美丽的名片。
然而,这座被称为“荆州新旅游地标”的雕像不仅在文化和美学上受到质疑,而且还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关公雕像下面的基座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据悉,基座未经消防验收就开门迎客,违反了《消防法》,而基座上方的关公雕像未经规划许可,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也属于违法建设。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通知中,关公的巨型雕像也被指控“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有关规定”。记者查了一下规定,发现规划对城市的建筑高度有严格的规定。其中,重点保护区在50米以内,高度小于3米;50米至75米,小于6米;75米外,不到9米。特别提到城市不能有高层建筑,总高度控制在15m。57.3米长的关公雕像,远远超过了这个限度,在荆州古城显得突兀,违背了通过合理规划保护古城发展的初衷。
我不在乎真正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忽视保护,甚至随意拆除,但我会毫不犹豫地建造“古镇”和“古城”。背后有一些地方政治成就不正确、利益短期等错误倾向
除了在荆州古城滥建巨型雕像等地标建筑外,“一些古城不适当地拓宽道路,突破规划控制高度,破坏古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还有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假古董’,不惜推倒真文物,真街区,甚至把假货当成保护对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张广汉说。
去年3月,山西省大同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五个城市之一
但大同古城“大拆大建”、“真拆假建”的发展模式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是此次通报批评的重要原因。古城居民和现代风格的建筑被要求搬出古城,大同古城成了一个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人的“巨大建筑工地”:明末被烧毁的代王府被重建,“古玩街”取代了原来的下寺坡街,古玩院社区遥相呼应古城……古玩似乎是大同的特色。
也在通报批评的是山东聊城。聊城与大同类似,2009年启动古城改造工程,2014年正式竣工,耗资38亿元。《木兰辞》中的假设是“只拆除影响整体历史风貌的建筑,保留传统街道和建筑,只进行必要的修缮”。但实际上聊城古城改造并没有采用这个方案,而是想一劳永逸地恢复以前的繁荣。古城里的古建筑和街道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古建筑。
“古城的‘拆改’反映了当地一些决策者缺乏文物和遗产保护理念,不了解什么是历史价值。”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认为,保护就是发展,保护文物就是传承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意识和决策者观念的培养亟待加强,乱拆乱造的方式不可避免。
对政治成就的错误看法也是破坏现象背后的原因。“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很少关注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忽视保护它们,甚至随意拆除它们,为建设让路,但与此同时,他们不遗余力地建设‘古镇’和‘古城’。在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说明一些地方存在着不正确的政绩、短期利益等错误倾向。”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宋小龙说。
国务院已将135个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 30多年来多次修订
这次报道巨型关公雕像的地方荆州,以及去年报道的大同和聊城,都有——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共同身份。
为了保护那些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1982年2月,“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提出。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35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代表的古城里,往往分布着大量历史保护建筑和历史文物。如何保护、开发、改造这些“无价之宝”?
古城保护有据可依。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成为我国文保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并在30多年里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此为基本依据,一系列文物保护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先后出台,为文物保护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伍江看来,国家对历史文化保护越来越重视,古城保护工作面临有史以来最好的形势,“但仍存在大拆大建的情况,许多人只看到古城保护的经济效应,忽略保护本身的内涵。”
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和纠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职人员失职失责、滥用权力搞权钱交易、借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包庇纵容文物犯罪、或为文物犯罪团伙充当“保护伞”等问题
“一些地方不顾历史遗存搞集中连片开发,还有些地方过度商业化开发,致使古城格局、历史文脉等遭到破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以上这些问题,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体系建设系统性不强、整体性不够的原因,也有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法治刚性不足等原因。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一旦破坏很难挽回。因此,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都需慎之又慎。若是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毫无敬畏,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失责失管,必须严肃查处和问责。
对此,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滥建地标、乱拆乱建等突出问题,监督落实文物保护职责,督促问题整改到位,以强有力的监督为文化遗产传承保驾护航。
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是否严格落实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是否认真研究部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时分析解决重大问题,是否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开展监督,压紧压实保护责任。
福州市纪委监委出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监督检查方案,派出6个监督组,深入各县(市)区、高新区一线“把脉问诊”。监督组逐一核查县区自查情况,重点监督检查古城改造等城乡建设项目决策前是否已经开展文化、历史建筑普查,决策时是否同步决定开展老建筑甄别与保护等工作落实情况,严肃追责问责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古城保护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多个职能部门需联动配合,共同履行历史文化保护职责。
浙江省海盐县是千年古县,全县有252个历史文物保护点。海盐县纪委县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加强文物安全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已开展检查15次,检查文物单位92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48处。同时建立“1+X”监督机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协调配合,建立线索移送、协作联动、提级查办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陕西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大省。2012年以来,陕西公安和文物部门连续九年在全省部署开展“鹰”系列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侦破文物犯罪案件超过3100起,缴获文物2万余件。仅今年前三季度,就侦破包括宝鸡凤县“梁鹿坪仰韶文化遗址”被盗掘案等各类文物犯罪案件137起,抓获涉案人员226名。
记者梳理发现,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违法犯罪案件背后往往存在公职人员失职失责、滥用权力搞权钱交易、借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包庇纵容文物犯罪、或为文物犯罪团伙充当“保护伞”等问题。
今年以来,包括陕西在内的多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重点查处和纠治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不及时制止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行为、违规参与文物经营、在历史文化遗产工程项目和招投标工作中营私舞弊、对涉及文物违法犯罪打击不力等问题。
陕西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查实的问题,我们既要按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还要严肃追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力的失职失责行为。”
“要严格依法保护、利用和管理文化遗产,监督执法也要‘动真格’。”宋晓龙说,只有让法律的利剑高悬,才能真正震慑破坏行为,才能避免让古城、历史文化遗产沦为消失的“历史”。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大同市古城拆真**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