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记者卢拉西苏杰德)
古城里大约有10万人。当时计划保留3-5万居民,但没想到减少到这个水平,不到3万人。原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大同古城保护修复研究会会长安大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人很难维持古城的日常运营。
拆迁市长耿彦博主管大同期间,推进古城大刀阔斧的改造,着手打造新城框架。大同的这种发展模式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大同古城大拆迁建设后,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慢慢暴露出来,最终遭到了严厉的批评。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大同、洛阳、韩城一市,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大同的问题有:大规模拆迁,大规模建设,拆除古城或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建筑和假建筑。
要求大同三年内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两部门将要求国务院撤销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面临摘帽子的风险。对于大同来说,古城的保护、利用和发展仍然是一个困扰多年的选择题。
拆穿真相,造假货,被给予黄牌警告
大同古城拆真盖假的现象普遍吗?
著名的大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部门负责人陈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的通报批评中,戴望夫是主要建筑。它是明朝的建筑,清朝消失了。重建修复后,专家不同意。
大同古城是一座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的正方形城市,面积3.28平方公里。古城周围有东、南、北三个小城镇,共同构成一座面积6.87平方公里的历史名城。城市分为四个广场,改造后的戴望夫位于东北地区。
大王府重建是大同古城复兴的重点工程之一,曾被当地媒体称为小故宫。耿彦博主管大同时,2010年4月开始大王府项目拆迁工作,次年全面开工改造工程。2013年耿彦博离开大学时,主体工程一期已经完工。
主体工程完成后,如何利用代王府周边广阔的土地被提上日程。2019年,戴望夫周边将建商住项目。其中,商业设施拟建在代王府西侧,由晋商联盟(大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施,投资规模9.5亿元。公司还拿下了同面积住宅用地项目,预计投资31.9亿元。
代王府的重建是以拆除原有民居为代价的。2012年,在《经济观察报》的一份报告中,一名当地市民透露,至少有三条街道和车道因修建戴望夫停车场而被拆除。据史料记载,大同古城有四街八巷七十二连巷。据不完全统计,大同古城恢复保护工程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街巷完全消失。所谓古民居改造,其实是一种再创造。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大同市古城拆真**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