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要控制意外险乱象,就要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加强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知情权,是监管部门清理整顿第三方平台销售意外险业务的手段之一。《通知》要求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提高意外险市场透明度;建立健全意外险保单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制定“黑名单”、“灰单”标准,加强风险预警。
很多人在买机票、火车票的时候都被互联网网站绑定了意外险。但是,这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你不小心,你将支付额外的航空事故保险。尽管消费者不断投诉,监管部门还是做了很多“大动作”,但屡禁不止。有保险公司联手平台,卖的很开心。最近,这种混乱的局面再次得到了监管部门的纠正。
市场整顿不是“软”的
“目前,针对中国保监会发布的意外险市场整改通知,各保险公司正在集中调查消费者投诉。”一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向各地银保局、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公司发布的《关于印发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对意外险强制搭售捆绑、手续费异常高、金融业务数据不实等市场突出问题进行整改。
网贷平台为了变相敛财,搭售高价人身意外险由来已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捆绑的意外险费用往往只有几元钱,但售价高达几百元,保证期只有一周。相比正常投保100万,一年保障期的意外险,保费也是几百元。这种不合理的定价肯定会让消费者感到“入坑”,误导购买意外险的纠纷也在各大投诉平台排名靠前。现在,这种现象将通过监督来纠正。
《通知》指出,意外险市场整顿将持续半年,分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其中,6月至7月为保险公司内部自查自纠阶段,8月至11月,当地银保分局对辖区内保险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银保监委进行抽查。最后,各地银保局也要在12月15日前,向银监会提交清理整顿意外险市场工作报告。
据悉,银监会除了发行《通知》外,还发行了《意外险市场整治工作要点》的复印件(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内容显示此次集中整改工作重点在产品管理、销售管理、渠道管理、理赔管理、内部管理五个方面。其中,意外险产品的不合理定价率也得到凸显。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调查费率波动是否违反精算原则(如一年或一年内意外险费率超过或低于基准费率30%以上,但没有合理的调整依据),费率波动幅度明显超过保险消费者的风险差异水平。
据记者了解,此前各地银监局已对意外险进行了调查。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在安排工作的早期发现了许多问题,表明当前市场捆绑销售、定价不合理等混乱现象尤为突出。比如某些渠道销售的意外险手续费率过高,部分银行借款人的意外险、旅行意外险手续费率高达50%,而最常见的意外险类型航空意外险的手续费率会超过
消费者的知情权应该得到保障
专家指出,意外险是一种保费低、覆盖面灵活、保障功能强的保险,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意外的保障。但由于意外险市场基础薄弱,部分意外险产品定价机制不科学,销售行为不规范,功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不适应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
事实上,与小概率消费者获得意外险保障相比,意外险的销售为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巨大的利益。虽然前几年监管部门发布了停止捆绑保险的通知,但机票与航空意外险一起在机票代理网站上销售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渠道为王”的保险业中,机票销售网点、旅行社等保险机构占据了航空意外险保费资源的绝大部分。航空意外险和机票一起卖的主要原因是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盈利。
据记者《通知》了解,目前搭载意外险的平台主要是旅游网站。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人民币亿元,同比增长9.26%,占原保险总保费收入的2.76%。在此之前,2013年至2018年,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连续六年增长超过10%。同时,这也是消费者投诉的一个重点领域,其中绝大多数投诉案件都是与贷款平台高价意外险捆绑,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投保的。
数据资料
市场上很多意外险的费用往往只有0.5元到1元左右,但意外险在一些P2P平台、旅行社等渠道的销售价格却高达几百元,这是一种明显的“暴利”销售。从利润目标来看,大部分实际利润会流向渠道方,但保险公司会愿意与此类渠道合作,以获取客户。
由于缺乏透明的信息,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上了平台,事后发现为时已晚,只能通过投诉维权。记者注意到,一些意外保险的费率和渠道费用相对较高,如银行借款人意外保险和旅游意外保险等。在某些渠道中,
手续费率高达50%以上,航空意外险的手续费甚至高于90%。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意外险时消费者也能感受到,保障相似的意外险产品如果放在公司官网渠道销售往往是最便宜的,但如果在订购机票的商业网站等渠道上购买,价格就会高出许多。而这些问题,如果消费者不进行对比,很难发现端倪。治理意外险乱象,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加强透明度建设,保障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知情权,是监管部门对第三方平台销售意外险等业务进行清理整顿的手段之一。《通知》要求,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提高意外险市场透明度;建立健全意外险保单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制定“黑名单”“灰名单”标准,加强风险预警。
购买搭售保险要小心
国内意外险市场定价不合理乱象,已成为多年来积聚的行业顽疾,究其原因,与意外险市场捆绑搭售行为屡禁不止不无关系。对保险业来说,自主创新开发出来的客户喜欢的产品数量极少,这导致保险业在消费者面前缺乏市场影响力,因此,要么依赖强力销售,要么依赖有市场实力的平台中介进行销售,中介自然可以获取超额利润。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在平台上遇到搭售保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倍小心。
众所周知,意外险捆绑销售的主要渠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上述在线旅游网站、旅行社以及其他OTA平台等,收取的手续费畸高;另一类则是在近几年衍生出来的网贷、P2P平台,靠捆绑搭售意外险而变相收取“砍头息”,其搭售的意外险保费上百元,但成本可能还不到1元。这些场景中存在强制搭售意外险的情况,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也损害了保险的声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银保监会也在意外险整治中要求,针对搭售和捆绑销售、手续费畸高、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组织开展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系统梳理意外险市场行为监管的政策规定,制定统一的意外险专项监管制度。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消费者知情权热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