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孟苏和表示,长期以来,受资源、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饮食,解决我国营养和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植物蛋白为突破口。对于特殊群体,不仅需要临床期间的营养支持,还需要康复出院后的营养延伸支持。配方设计科学的蛋白质产品,是营养的支撑。“前面的路还很长,必须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孟苏和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说,这种产品味道不错。建议以后继续加大相关研发,升级产品配方,系列化产品。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贾志仁对该项目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该项目在双蛋白与营养的临床应用和扶贫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复合蛋白产品已成为研发热点
目前,蛋白质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提高现有蛋白质资源的利用率,积极探索和利用新的蛋白质资源,是缓解蛋白质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渐加强了对大豆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的研究,混合蛋白产品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在蛋白质食品的研究上,欧美市场推出了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相结合的相关产品,在冰淇淋、巧克力和婴儿食品中使用大豆蛋白;葡萄牙引进蛋白奶,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各占50%,蛋白质含量约为3.2%。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具有保健功能的大豆酸奶很受欢迎;巴西的生产企业以全脂大豆粉和脱脂奶粉为原料,发酵成含有乳酸活性菌的固体饮料,在市场上畅销。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增加动植物蛋白结合产品的研发。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食品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国家食品与营养监测评价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双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晶表示,目前市场上结合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食品很少,仅限于乳制品和饮料,其他食品很少同时结合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这种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选择和需求,市场上仍有许多产品空缺和发展潜力。
王晶表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提出加大双蛋白食品、强化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力度。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7月发布的《国家营养计划(2017-2030)》指出,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努力开发健康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品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加强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以优质动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加大基础研究和加工技术创新力度,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转化推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国家营养计划,要深入开展食品(农产品和食品)营养功能评价,实施临床营养干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指出中国居民营养缺乏和过剩并存,需要优化食物结构,加强居民营养改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蛋白质摄入78克,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牛奶和大豆食品等重点产品被列为发展重点。
中国建立了双蛋白,加大了研发力度
在雷文的支持下
在此背景下,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食品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双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精准营养为导向,选择成分功效得到充分验证的优质动植物蛋白进行科学配比,利用现代食品精密制造技术开发出多种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双蛋白产品,并应用于血液病临床营养干预和健康扶贫,效果明显。这些双蛋白食品主要有双蛋白复合营养粉型、双蛋白复合营养粉II型、双蛋白食品棒、双蛋白营养酸奶、双蛋白营养蛋糕、双蛋白营养冰淇淋、液体双蛋白、双蛋白营养米饭等。
双蛋白能显著改善人的营养和健康
双蛋白研究小组发现,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组成的双蛋白具有混合消化吸收效率,能够维持外周血必需氨基酸特别是支链氨基酸的有效供给,进而有效促进肌肉蛋白合成。此外,双蛋白兼顾了动植物蛋白的双重营养优势,通过营养协同互补,全面改善人体功能,促进人体健康。与单独使用乳清蛋白相比,豆浆混合蛋白可以持续激活信号通路,负责调节肌肉细胞大小和肌肉蛋白合成,从而促进运动后的肌肉蛋白合成。优质的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不仅可以协同增强抗阻运动后肌肉蛋白的产生,而且可以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生理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人体健康,尤其是运动员和老年人的肌肉健康。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是完全蛋白质,分开摄入后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肌肉形成。
为了研究双蛋白营养的机理,研究小组用大鼠研究了双蛋白在体内的生理代谢模式和健康评价。与单蛋白相比,双蛋白能显著降低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抗疲劳能力,促进肌肉形成。
长期以来,营养一直是骨髓移植患者在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据了解,该团队随后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双蛋白临床营养干预实验,并与陆道培院士创办的陆道培血液学医院合作,从2016年3月开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患者进行双蛋白临床营养干预。由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时患者饮食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肠道感染,甚至出现严重的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根据2017年《营养研究》发表的一项研究,双蛋白阵营
养干预显著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缩短患者平均骨髓移植时间,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显示出了良好的营养支持效果。“一旦发生营养不良,会导致病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率下降。”陆道培医院移植科主任张建平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营养的重要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后不仅脂肪减少,肌肉也在减少,由此造成体重下降,原因在于因恶心、呕吐等反应导致饮食摄入不足,且消耗增大。这种情况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的有效康复,亟需营养支持。经临床试验对照发现,双蛋白组的营养状况优于普通膳食组。
“从整个项目来看,针对血液病患者,双蛋白可提升机体蛋白水平。”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在武汉对新冠肺炎进行的流行病调查中发现,由于营养支持不足,导致一部分人群免疫力低下而增加患病的风险。同样,营养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一项目着重于双蛋白,配比科学,氨基酸互补效果明显。针对血液病加大营养支持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在偏远地区做好营养扶贫带来新思路。例如在农村,类风湿病发病率高,如何让患病人群的免疫从异常到正常,还需要加大营养支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同样对项目组多年来对双蛋白食品的持续研发表示肯定。她建议,今后要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也表示,该项目契合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方向。从双蛋白产品研发、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相关工作。她建议,今后,还要从营养价值评价上下功夫,开展标准化工作,加大对临床患者的营养支持和营养扶贫工作。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认为,该项目精准研发了双蛋白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他希望持续加大这一项目的研究,建议研究双蛋白食品应用蛋白摄入不足的共性人群。他建议,在加快双蛋白食品的应用和转化的同时,要防止生产企业夸大宣传。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段盛林表示,该项目在双蛋白体系构建和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何加快成果转化,还需多方协同。
(记者王薇)
来源:中国食品报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食品蛋白质最新研究动态